“以前只是在书本上读到这段历史,来到这里才更加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不易,激励我努力学习。”开学前夕,柳州二中的学子们走进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开展“行红色足迹,筑青春梦想”红色研学活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过去的学期里,许多孩子们背上行囊,在游与学的交织中探索世界、感悟历史、激发创新。
如何让研学真正实现“游有所获、学有所成”?政策规范、行业探索与家校协同,正为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多元路径。
南宁市秀田小学五象校区组织研学,孩子们在光影体验阅读馆内了解铜鼓文化与历史。苏群茜、潘琳远 摄
调查:假期研学,广西出圈
3D建模科技创作初体验、编程智能控制与AI创意设计制作、非遗剪纸贺新春……新年伊始,广西科技馆内各类科普研学体验活动轮番上演。
“剪纸有浓浓的年味儿,非常受孩子们欢迎。”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南宁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钟昀睿作为研学培训导师,为孩子们讲解剪纸技艺中的春文化、团花文化、窗花文化等内容。她直言,非遗的传承需要更多青少年提供创新创意才能持续发展。
亲近自然,亦是研学的重要主题。在南宁香草园,南宁市民乐路小学的孩子们通过“闻香识草”活动辨识薄荷、迷迭香等植物。校长唐晶表示:“亲近大自然,把学科知识与实践观察相结合,能让孩子们在课堂外收获更多。”
千里之外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南宁“小砂糖橘”们兴奋地在冰雕间穿梭。带队教师、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杨敏介绍,孩子们不仅体验了冰滑梯、雪地足球,还通过实地观察学习冰雪形成原理,“零下二十度的严寒,反而点燃了他们的求知热情,收获了知识与成长。”
跨出国门的南宁民主路小学研学团,则带着茉莉花画、蚕丝扇等广西非遗作品飞往南半球。2月5日,伴随着“我们出发啦”的欢呼声,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教育集团的26名师生满怀憧憬,前往澳大利亚班达伯格市,开启了为期7天的对外人文交流研学活动。
“一系列活动,不仅能开阔眼界,也为师生们提供了更多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华文化的机会。”校长刘李平表示。
研学热的兴起,是教育理念转变和政策推动的结果。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及相关部门获悉,广西在研学实践领域成绩突出,研学旅行协会积极组织跨省交流,活动范围不断拓展,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力。
2024年,广西与哈尔滨开展的“交换冬天”活动,引发南北文旅研学热潮;南宁市良庆区政府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研学旅行活动圆满成功,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由崇左市委宣传部和凭祥市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组织的“我为祖国去站岗”爱国主义研学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代表参与……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广西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统计数据已超250万,2024年亦是持续增长,其中与外省的研学交流活动精彩纷呈。